- 预算指标的借贷属性:默认为空,设置借贷属性后,将有借贷属性的指标称为合并指标。合并指标将用于定义抵销模板、做抵销分录、工作底稿的计算。合并方向可参照选择空、借、贷,合并方向将控制该指标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合并数的计算。具体规则:合并指标的方向与对应会计科目的的余额方向相同,即资产类项目为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为贷方,损益类项目中收入项目为贷方、支出类项目为借方,利润分配项目为借方。
- 设置折算方案,且应用模型内部交易表选择内部交易类型。
- 录入汇率和投资数据。
- 合并结构:主要用于指定合并范围。
- 业务方案:一个预算数业务方案可对应多个预算数合并业务方案;同一套个别预算数据,通过建立不同的合并场景(不同合并结构+预算数合并业务方案),可生成多套合并数据。
- 抵销模板:定义了借、贷方项目名称,并且定义了每个项目取数公式的抵销分录。
- 抵销方案:抵销方案是一组包含差额对账规则的抵销模板,不同单位做合并时需要的抵销模板不同,对同一模板需要采用的差额对账规则也会不同。
- 差额规则:差额规则有三个层次,即抵销模板、抵销方案和合并任务;三个层次的差额规则执行顺序依次为合并任务、抵销方案和抵销模板,即对账时如果选择抵销模板进行对账,差额规则使用抵销模板上定义的差额规则;按抵销方案进行对账时差额规则使用抵销方案的;在合并任务中设置了差额规则的,按照合并进程中的差额规则进行对账。
- 对账:是系统编制合并预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可以单独使用,作为检查核对集团内部主体间往来业务数据的工具。对账菜单下包含正式对账和试对账两个子菜单。试对账两种对账方式的区别:(1)对账时不允许选择合并范围,根据合并任务中的合并结构确定的合并范围进行对账;选择一个合并进程进行试对账,弹出合并结构主体树,可选择合并范围。如果选择多个合并进程进行试对账,只对在列表中的第一个合并进程有效;(2)试对账结果不能保存,支持Excel导出。
- 抵销分录:分为自动生成和手工录入两种;自动生成抵销分录:根据对符结果生成抵销分录;手工录入抵销分录:当自动生成的抵销分录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时,需要手工录入抵销分录,手工录入的抵销分录数据完全脱离初始时定义的抵销模板,也不需要通过对账。
- 合并底稿:合并工作底稿中,列项数据的计算规则:(1)合计数=参与本次合并单位的个别预算表(或逐级合并中间级主体的合并预算)的汇总数;(2)抵销借方和抵销贷方数据:有抵销分录的项目,计算出本期间合并范围内所有单位该合并项目借、贷方抵销分录汇总数,分别填入工作底稿的抵销借方和抵销贷方;(合并数是由合计数根据定义的合并指标的借贷方向来确定与抵销分录的借方、贷方数额进行加减运算关系计算而得:
- 方向为借方指标的合并数=合计数+抵销分录的借方金额-抵销分录的贷方金额;
- 方向为贷方指标的合并数=合计数-抵销分录的借方金额+抵销分录的贷方金额。
12. 合并表:没有抵销分录也没有合并计算公式的项目,合并数=参与本次合并单位的个别预算表(或逐级合并中中间级主体的合并预算)的汇总数;有抵销分录的项目,合并数=参与本次合并单位的个别预算表(或逐级合并中间级主体的合并预算)的汇总数+/-抵销分录数(具体规则同抵销工作底稿规则);最后执行计算公式,得到最终合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