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预算

计划预算就是企业在科学地对内部、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用货币量和物理量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的一系列目标与规划。

计划预算管理系统为企业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了一个平台。计划预算管理支持集团预算的报送、汇总等功能。它分为预算基础、全面预算和费用预算三个产品,将预算产品作为一个平台,可以配置出其它计划产品。


  • 名词解释
  •  

  • 应用流程
  • 流程图

    流程图说明

    • 基础数据的创建,主要包括指标、维度、预算主体、业务场景维,如果需要进行预算合并,需要设置投资数据、汇率和抵消模板
    • 预算主体设置差异:以前版本在设置预算主体的时候,中间级主体如果需要编制数据,需要将中间级主体设置为虚拟主体,在本版中由于增加了业务场景维,中间级主体不再需要设置为虚拟主体,中间级主体录入数据和汇总数据采用不同的场景操作,录入数据采用录入场景,表示录入的是本级主体编制的数据,汇总场景的数据为汇总下级主体的数据
    • 应用模型创建、设置公式,可以在模型上指定流程、设置视图,汇总结构,模型上不再使用数值属性维度,数值属性相关的功能通过业务场景维来替换;
    • 汇总结构:创建数据的汇总结构,在创建计划的时候根据汇总结构来创建计划,数据汇总/合并时也根据相应的汇总结构来实现汇总/合并
    • 预算场景:用于创建用户编制的计划,创建计划的时候需要先指定参数维、汇总结构及业务场景
    • 预算编制:在进行数据编制的时候,通过指定业务场景、预算主体和预算年度,过滤需要编制的计划,用户只需要编制录入场景的计划表,汇总/合并场景的数据通过汇总/合并的方式生成,数据汇总/合并的时候不需要再选择主体,根据场景所指定的汇总结构进行数据的汇总/合并,只有带有汇总类型业务场景的计划才可以进行数据的汇总
    • 预算审批、上报:完成预算数据录入后,先进行本级管理人员的审批,审批通过后上报到上一级预算主体进行数据的批复,上报默认按照场景中指定的汇总结构进行数据的上报
    • 预算批复:下级上报预算后,由上级的预算管理人员对下级的数据进行批复
    • 预算控制:用于设置控制方案(如果没有在模型中定义控制方案)、修改控制方案和启动控制方案,控制方案可以在上级主体统一设置下发给下级主体,在预算生效后可以启用控制方案进行控制。控制方案可以在上级同一启用,这样上级启用的控制方案下级将不能停用
    • 日常执行:可以在日常执行节点进行执行数据的获取并保存,预算预警时将使用日常执行节点维护的实际执行数;
    • 版本数据管理:维护各版本的预算数据,可以进行版本数据的查阅、比较分析;
    • 预算分析:用于完成预算的分析查询功能,在多主体分析的时候如果需要取得是某个主体的汇总数据,需要同时选择主体和汇总场景维
     

  • 主要业务处理
  • 预算基础
    全面预算
    费用计划